密山市人民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向疫情“逆行”到底,从未有过的齐心,从未有过的勇敢,从未有过的气势,成为迎挡、封杀疫情的一剂良药妙方。
关键时刻,全部到位。
院党委时刻盯着武汉疫情通报,早在1月19日,就开始估判密山区域疫情趋向,提早下发防控1号令,提早启动发热门诊,提早组建防控梯队,提早采购应急物资,提早组织各种预案演练。全体医护取消休假,提早进入临战状态,几百人的团队全部响应,没有一人掉队。
关键时刻,亲如兄弟。
院党委总动员令刚刚发出,一些职工手写请战书,按上红手印。言辞恳切、态度坚决的请战书,诠释着一个医务工作者的“初心”。“我去、我去”,成为最流行、最响亮的声音。
“我是主任,我去”。除夕夜,某发热留观区急需一名医生,为了“一个名额”,领导断了一场官司。感染内科主任田树林“自诩”,我是感染内科主任、临床工作21年,参加过“非典”防治。一番推介,成为最佳人选。大年初一凌晨4点,他一头扎进了留观区。
2月2日晚,儿科护士长丁磊发布:某隔离病房急需一名护士。“我把孩子安顿乡下,我去”、“我把东西收拾好了,我去”……护士徐忠丽以充分的理由获准,其他护士直撅嘴。
2月11日8时,上级指令:选派两名医护驰援武汉。要求,最迟10时上报人选。小范围发布通知,不到20分钟,报名的几十人,只有两个小时遴选、准备时间,最后感染科副主任常晓明被选定。在护士的人选上,院领导挠头,10名护士都抢着去。最后,急诊科护士长助理、国家级专科护士、在呼吸科、骨科、妇产科、神经科工作过的宋婧媛被选中。医护慢慢散去,可是,重症医学科护士杨术春还是赖着不走,还在做最后的争取:“我在呼吸科、感染科干过,现在还在ICU,刚从隔离病房回来,我有护理经验”……医院“姊妹花”牵手出征武汉的故事,在网上热播。
关键时刻,爆发动能。
密山市疫情诊断专家组成员、呼吸肾内科主任李跃飞,一心三牵挂,一头是病房70多个患者,一头是院专家组、市专家组不定时的会诊,一头是独自一人在家的90岁老母亲,他最后还是舍了小家。
呼吸肾内科副主任景淑艳,2月4日到达某医院疑似患者隔离区,一“圈”就是5天。2月8日,患者解除隔离,下午4点回家,23时,她又接到新命令,凌晨赶往某医院发热门诊留观室,一“圈”又是7天,整整封闭12天。
急诊科主任李海南,他是疑似病例诊断第一关键人,所有校不准的,都需要他初下诊断,诊断一个接一个,他的电话差点打爆了。
1月30日,从武汉回来的马某到医院就诊,第一关是李海南,他敏锐地将马某初定为疑似病例患者,立即将其隔离,并建议将与其接触的家人马上隔离。医院专家组连夜会诊,上报密山市疫情指挥部;专家组再次会诊为疑似病例。精准的诊断,把住了关口,及时阻止疫情的传播。
彭彦君带领的发热门诊、预检分诊,承担着疑似病例的接诊、检测,是易被传染的区域,不透风的防护服箍在身上,汗水浸透了后背,鼻梁,脸上留下了勒痕,60名医护志愿者,不害怕、不退缩。
后勤保障组,副院长潘显利的“兵”像“老虎”。大冬天,3天完成改造某医院发热留观区,3天将闲置的某传染病隔离病房改造交付使用,3天完成200平方米预检分诊的新建。
关键时刻,奉献就在身边。
院党委书记沈洪、院长陈广生缜密部署,超前防控,带队固守着防控大门;院长助理董军,CT、MR主任张永民的团队,完成患者检查及诊断280人(次);院长助理文海英带领的感控科团队,培训、消毒全覆盖;急诊科团队15天完成538次出诊、行程18239公里;王佳副院长带领的药械保障团队,在全国医疗物资紧缺的情况下,打通了多条物质供应渠道;副院长刘长芹带领的化验室团队,精准检验结果,为精准诊断提供依据;工会主席、护理部主任刘谦的护理团队近400人,关键时刻向前冲。
孔祥慧,感控科主任,两个孩子分给婆婆一个,分给母亲一个;与密山第一确诊病例马某的密切接触者、发热门诊护士董丽娜、预诊分诊护士卢鸣艳,被隔离14天;在隔离病房坚守13天的护士韩双,扭伤了脚,还在坚持。
80名医护递交了请战书;40人要求火线入党;40对“夫妻岗”奋战在防控一线,一张张照片,一段段视频,记录着“逆行者”的感人故事。正是有了“逆行者”的坚守,密山市人民医院创下了确诊病例患者社会零感染,发热门诊、预检门诊零感染,全院职工零感染的“三零”纪录。
本文来自作者[巧兰]投稿,不代表阿提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.atisheji.cn/wiki/202509-9146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阿提号的签约作者“巧兰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“最美逆行者”坚守“抗疫前线”——密山市人民医院疫情阻击战纪实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阿提号]内容主要涵盖:国足,欧洲杯,世界杯,篮球,欧冠,亚冠,英超,足球,综合体育
本文概览: 密山市人民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向疫情“逆行”到底,从未有过的齐心,从未有过的勇敢,从未有过的气势,成为迎挡、封杀疫情的一剂良药妙方。 关键时刻,全部到位。...